心灵专栏:专注于灵性思考
专栏作者:妙琦

亲爱的妙琦老师:
不被爱的感觉深深地刺痛着我,使我如履薄冰地行走在灰暗的人间。我希望自己是被爱的、被关注的、被重视的、有价值的,希望重新体验到温暖而有爱的世界。
在你的引导下,我回顾了童年。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,爸爸外出城里打工,妈妈因不知何种原因去城里找爸爸,将7岁的我独自留在家里,生活了三四天。我感觉我是在这个时候感受到自己是不被关注、不被爱、不被重视的。
我和你一样,都是独生子女,父亲是家族长子,母亲顶着重重“重男轻女”的压力,似乎我依然受到了这个“重男轻女”思想的影响。我总是希望自己是特殊的,是被破例对待的。我无意识地在爷爷那里寻求特殊破例的认可。我认为自己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,应该是特别的,应该是有价值的,我应该与爷爷的孙子同样重要。
在亲密关系里,我希望对方能够包容我,我是可以任性、可以作的。如果对方无限包容,像看小孩调皮捣蛋般宠溺包容我,我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,感受到无限温暖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包容越来越少了,体现在节庆时节,红包和礼物的金额和实际物质价值较低。我感受到自己越来越不被爱,不被重视,甚至感到非常消耗。我还害怕自己没有价值,越来越不被重视,直至被抛弃。这种害怕面对抛弃的感觉激发了我全身的每根神经。
自从在你的社群里开始写觉察日记后,我意识到这种害怕被抛弃也是我深层的固化模式,源自我的深层恐惧。最近,我感到非常低落,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。你让我写下来,看到这些文字后,似乎心情好多了,期盼您的回复。文章源自奇迹心智官网-https://iamiracle.com/?p=4415
亲爱的:
你能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感受,并静心回溯起始事件,恭喜你的觉知力和觉醒力提升!
7岁的孩子独自在农村的家里生活好几天,不仅照顾好了自己,还顺带照顾打理好了家里的牲口。对比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,你真不容易,你真了不起!你父母也真是心大,还好一切都平安顺遂。
母亲外出一定是有她认为合理且迫切的原因。在她的认知里,她认为留你在家是可行的。如果她知道因为她的这个行为,让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不被爱、不被关注、不被重视,成长到如今都耿耿于怀,你作为她唯一的孩子,你觉得她还会坚持这么做吗?
在重男轻女的家族中,你母亲顶着重重压力,为你抗争,劝解你“女孩子养好了比男孩子更有出息!”这些种种都是来自你母亲对你的保护和爱。你是被你母亲所重视和深爱着的,在你日常和我交流中透露出来的种种点滴中,你感受到吗?
那个7岁的小女孩视角,看到的,感受到的,和在亲密关系中需求对方宠溺的举动,都是来自7岁的她的单一视角。对比7岁的视野和力量,现在她已经是读完大学,能主动学习、主动进化、主动寻求帮助和成长的独立个人了。对于这个独立的你而言,你就是你个人的全世界,你就是最重要的存在,你就是世间最特别的存在。你的存在就是你个体生命展现的价值,这是不需要通过他人验证的既成事实。力量改变,成年的你在亲密关系中,是女友的身份还是讨要妈妈宠爱小女孩的身份呢?
至于被抛弃的恐惧,你也看到它是你深层次的一个模式,它和你曾经的经历与视角有很大关系。现实生活中它会真的发生吗?现在发生了吗?真实是此刻你正在平安之中~
和我一起说:
“我释放他人的无知对我造成的伤害!”
“我释放被抛弃的恐惧,这个世界没经我同意无人能抛弃我,因为我是创造者,我是真正的主宰者,我创造我的一切实相!”
在情绪低落时刻反复默念,有余力可抄写及大声朗读。文章源自奇迹心智官网-https://iamiracle.com/?p=4415
文章源自奇迹心智官网-https://iamiracle.com/?p=4415

作者简介:
妙琦,奇迹学疗愈师,中科院心理咨询师,资深幼儿教育管理人员,俞孟成老师的学生。
她致力于通过灵性觉知与心灵疗愈,帮助人们探索生命深处的和谐与真实。
在家族疗愈和自我觉醒的道路上,她以细腻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,穿越创伤与幻相,将生活的复杂性转化为成长的力量。妙琦善于运用冥想和觉知的实践,将个人体验与普世智慧融合,用温暖的文字启迪心灵,为追求内在平和与成长的人点亮前行的灯塔。文章源自奇迹心智官网-https://iamiracle.com/?p=4415 文章源自奇迹心智官网-https://iamiracle.com/?p=4415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